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围绕主题“从《哪吒》爆火、‘华流才是顶流’等热门现象中探讨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作品的内在价值和外部影响力”开展了分享交流。青年同志从现象分析入手,结合时事热点与自身工作,探讨了如何将中华文化与戏剧艺术相融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三)增强文化自信,结合自身工作做传播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如“和合”、“仁爱”、“诚信”、“天下为公”、“自强不息”)是文艺作品提升内在价值的灵魂。未来人才招聘和培养需侧重“传统底蕴+现代表达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人事管理部 徐宇
作为躬耕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必将坚定破浪之心,以时代为砚、以创新为墨,让华流真正成为承载中国精神、闪耀全球的文化顶流!
——演员管理部 王斯娃
作为舞台工作者,我们真正要缝合的是古今审美的断层,要调和的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潮流的共鸣频率。提升传统文化在艺术作品中的影响力,不是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一场任重道远的文化翻译,让古老智慧回应当代人的需求,又让传统美学生长出时代的模样。
——舞美管理部 徐巧迪
“新中式”“哪吒”等的爆火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加焕发生机,但部分外国人士因一知半解在拍摄电影、制作服饰时曲解误读中华传统文化,致更多人误解,因此中国人更需深入了解自身历史文化并加大传播弘扬力度以抵御误读与抹黑。
——艺术培训部 于凉
“华流才是顶流”彰显中华传统文化新时代魅力,从个人层面增加传统文化积累需多读书研读经典、参与文化活动、参观博物馆古迹、关注文化节目讲座、学习传统礼仪践行美德并参与传承且赋予其新内涵。
——离退休人员管理 张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密码在于精神取向、情感认同和文化标识,其与当下存在共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源。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深度挖掘其价值并做好传播、阐释,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动起来”、文化自信“强起来”。
——影视资料部 苏桂平
剧院这些年的创作都在有意识地传承传统文化,我的生活中也能随处看到国人在通过不同途径进行着传统文化的传播,比如汉服、游戏等等,所以我觉得每个中国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传统文化。
——制作部 李慧
真正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无需攀比,无需对仗,默默耕耘自能问顶。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华流”文化从不求凌驾他人之上,一直保持求同存,上善若水,心包万物,默默地人类共同体命运之网,早已在时间深处烙下比任何“顶”更为不朽的刻度。
——演员管理部 翁杨
在舞蹈领域、音乐领域、动漫领域、科技领域和时尚领域,都有将东方元素融入其中的表达,这也意味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体现在方方面面。
——演员管理部 锡林高娃
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是传统文化内核与现代语境的对话;外部影响力是坚定走出去,避免过度依赖“中国符号”。我们要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演员管理部 唐加陆
中国儿艺始终以“创造性转化”为创作准则,将传统文化基因注入儿童剧,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路径。作为青年党员,要做传统文化的“摆渡人”,以“守正创新”践行文化使命。
——演员管理部 周佳云子
“华流”涌动的时代,坚守创作者使命,切勿迷失本心。我们舞台工作者要做的,正是以赤诚匠心为桥梁,将每一次原创,作为让传统之根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吐露新芽的尝试。“华流”登顶,需从业者薪火相传。
——演员管理部 王紫贝
“华流”并非文化潮流,而是民族智慧沉淀。故事承载文化的博大精深,服装、道具、音乐、美术皆充斥中国美学元素,文化融入时尚是切入点,更易引起人们关注。我们要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传播。
——演员管理部 陈志腾
传统文化内容深广,需深入挖掘,非止步于外部符号。未来要有更多元的表达形式,更深度地国际融合,更广泛的文化认同。创作者、政府、机构和观众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华流才是顶流”的文化自信与繁荣。
——演员管理部 段孝耕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供稿
拟稿人:刘政